燕继荣:国家现代转型的理论构建——兼谈北大政治学的贡献
原文链接:国家现代转型的理论构建——兼谈北大政治学的贡献 - 中国知网 (cnki.net)
本文原载于:《北大政治学评论》第10辑。
摘要:国家转型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政治结构的改变、政治主体角色的变换、现代化导向的政策目标的调整是国家现代转型的要素和条件。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行了180多年的艰难探索。在1949年以后,特别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现代转型需要构建相应的理论,北大政治学的发展一直紧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理论、政府改革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传统国家;现代国家;现代化;国家转型;政治学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院长燕继荣教授
【论文主要观点】
1980年北大恢复政治学独立学科地位后,北大政治学也伴随着改革开放全过程,为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论证。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迈出了前所未有的步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今天回顾40的历史,并从国家现代转型的视角来梳理政治学的成果,北大政治学所做出的重要学术贡献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说明。
第一,国家现代转型需要创新政治经济理论,这种政治经济理论显然不同于以往的自由市场理论,也不同于计划经济理论。在国家转型的政治经济理论构建方面,大政治学人与全国同行共同努力,打破传统理论教条的禁锢和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了论证;同时,创新思想和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提供了论证。如果说经济学提供了市场机制的论证,北大政治学则更多地提供了政府机制的论证。今天,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有机配合,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第二,现代国家转型需要构建政府创新理论,这种创新理论应该为政府改革提供方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几乎每隔5年就推出一轮政府改革,经过不同主题和不同目标的政府改革,最终将“计划型政府”和“发展型政府”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模式。在此过程中,北大政治学积极参与政府职能和作用的讨论,围绕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等问题,探究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讨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放管服”改革等议题,提出有效政府与有限政府的理论,为中国政府改革提供论证。
第三,现代国家转型需要构建转型政治发展理论,这种政治发展理论能够以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为基础,以解决国家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摒弃制度解构和制度移植的简单结论,广泛吸纳民主转型理论、政治稳定理论、政治参与理论、政治合法性理论、社会建设理论等理论的合理要素,提供合乎本国发展规划、解释和引导本国实践的概念和命题。北大政治学致力于构建政治理论体系的探索,建立了区别于以往阶级分析这种单向度线性理论框架的多元化、多视角、多维度的政治学理论模型;并且,以治理变革为核心,突破基于政体理论的自由民主改革定义的局限性,将中国的改革定义为“治理改革”,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全面改革实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以中国实际和实践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中国故事和经验为内容,形成对中国政治问题的解释,即国家治理的系统性解释,阐释了治党、治政、治民的任务,并对中国制度及其治理的优势做出学理性解释,对中国的治理实践经验,包括政党治理(党的领导及其制度)、贫困治理、环境治理、腐败治理、社会治理等进行理论总结。
第四,现代国家转型需要构建既符合国际准则又适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外交理论和国际战略。北大政治学从战略高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聚焦大国关系和国际互动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国际贸易、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产业竞争等要素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力求突破现实主义零和博弈逻辑,阐释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和政策路径,在国际学术界清晰表明中国立场,系统总结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地区合作的经验,围绕全球治理的政治逻辑,在国际组织决策、气候政治、贸易政治、发展政策等重点领域开展前沿性研究,构建了基于中国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国际组织理论和全球治理理论。
【作者简介】
燕继荣,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院长,我校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长,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