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当大任的新一代 丨防疫工作者们的责任与奉献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义无反顾奋战在最前沿的逆行者,为人们筑起守护生命安全的坚强防线;他们是昼夜不息坚守在风雨中的防疫人员,为国家把好疫情隐患的出入关,他们坚定不移地驻守在人民最需要的岗位上。我们身边也有这群人中的一部分,他们去到人们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为国家各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着、奋斗着的北大政管人。他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天下为公,报国为怀”的誓言,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
福建省福鼎市总医院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福鼎市辖区内唯一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由于与之接壤的浙江省温州市一度成为湖北以外疫情最严重的地级市,福鼎市面临疫情地理传播的高危风险,医院也因此成为福建北大门最重要的抗疫阵地。
林婧如听候医院调遣,派驻至高速路口、动车站、公安检查站、医院各院区出入口等各大卡口,进行24小时测温筛查。测温卡口是监测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一轮值守需要10小时,期间主要负责筛查有疫源地接触史和有病毒感染症状的人员,进行登记隔离、分诊排查。由于人流量大,为避免交叉感染,要定时消毒。为了减少口罩、隔离衣和检查手套的浪费,自行减少食物和水的摄入。尽管物资紧缺,但大家集思广益,没有防护服就穿一次性手术衣,没有防护面罩就用透明书写垫板自制。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家过年的张耀蕾看着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如坐针毡,她急忙来到单位,主动报名,勇挑重担,要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张耀蕾随后被分配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督查督导组工作,白天在指挥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领导安排到防控一线检查督导,夜晚汇总全天督导情况,仔细分析、细致总结,指出问题,编发督查通报。
张耀蕾每天工作到凌晨,回到家的时候孩子早已经睡熟,第二天早起上班时,孩子经常还没醒。有一次爱人打电话告诉她:“孩子太久没见到妈妈,太想妈妈了,夜晚非要抱着妈妈的睡衣睡觉,说睡衣上有妈妈的味道。”因为连续工作且工作任务重,张耀蕾本就不好的颈椎又病发,疼得夜晚睡不踏实,左侧胳膊无法抬起。别人劝她休息一天,她不肯,说:“在这种非常时期,每个人都很辛苦,都在坚持,要说累,谁能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更累?大家都坚持坚持,疫情就能早点得到控制。”
截至3月6日,张耀蕾已连续工作42天,编发督查通报38期,督查专报10期。
农海帆是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工作人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主动退掉了回家往返的车票,没有回到广西老家过年,舍小家为大家。自年初四开始,他主动请战,积极投入到防疫一线的永内东街社区,与社区干部一同值守在返京登记站。他巡视社区街巷、宣传防控知识,认真检查进出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辆车,确保社区的安全零疫情。
虽然他话不多,从来没有提及过父母,但同事们都看得出来,他十分惦念那三千公里外一年多未见面的父母双亲。在此次防疫工作中,他每天风雨无阻、准时到岗;社区出现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时需要24小时的看护。
作为一名退役战士,他挺身而出:“我上!”值守站点时候,总是把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儿主动扛在肩上:冬雪里值守我上!居民不配合宣传我上!为困难群众分忧我上!直面风险入户排查我上!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平凡的事情,总是笑着跟同事说:“咱们就是工作分工不一样嘛,服务群众的目标都是一样,一切都是为了打赢战疫!”
2020年1月,才从我校放假回到家的王翌欢接到单位通知:疫情当前,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全力保证阿克苏地区物资供应。王翌欢来不及和家人分享重逢的喜悦,就立即上岗,进入工作状态。他连夜组织召开物资调拨动员令,重点物资专人驻厂采购,拓展防疫物资供应渠道,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有效缓解了医疗物资供应短缺问题。同时将大量口罩或消毒用品及时投放到市场,满足了市场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他没有回过家。家中的老人身体不好腿脚不便,孩子幼小需要人照顾,可他的家人们总是对他说:“现在疫情防控是全国的头等大事,家里一切都好着呢,不用你操心,你好好干工作,我们坚决支持你。”就是在这样坚定的支持下,王翌欢以“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和勇气作为自己的支撑,身先士卒奋斗在防疫第一线,不气馁不退缩,坚定的做好防疫各项工作。
许婧慧作为分管卫生工作的乡镇领导,扛起了这份责任,把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她严格贯彻落实上级疫情工作指示方针,全面落实好1级响应各项防控措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精准摸排辖区外来人员、返乡人员情况并做好管控的同时,做好宣传引导、群众服务管理等工作,当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守护人。
涓涓细流,无声汇聚
行动会无声言语
一字一句将成长镌刻在时光上
见证我们听过的教诲
检验我们立下的誓言
疫情无情人有情
疫情严峻人更强硬
北大政管人将心中力量化作行动
无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
有力证明自己是堪当大任的新一代青年人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