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发展,12月17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学部和中国社会科学网主办,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承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王浦劬教授、杨圣敏教授、马戎教授、李强教授、徐勇教授、徐湘林教授,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报等单位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研讨会,并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进一步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导,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网采编中心主任李放主持,我校副校长王博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学部召集人王浦劬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王博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学者要尊重学术和教育的本性,回应时代对学术的需求,坚持学者的追求,才能更好地打造学术共同体,不断推动中国学术的现实发展与时代性进步。王浦劬教授表示,党的十九大为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发展确定了学术发展的现实坐标,学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发展。
我校副校长王博教授致开幕词
学部代表王浦劬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网李放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分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两个环节进行。学部委员王浦劬教授、杨圣敏教授、李强教授、徐勇教授、马戎教授、徐湘林教授先后做主题发言。
王浦劬教授认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政治学科建设具有前提性、实践性、基础性的规定意义。它明确规定了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取向、学科建设的主题、学科建设的体系、学科建设的重心和着力点,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政治学科建设的历史方位、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统筹”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的路径,建设政治学科建设需要与其他学科建设统筹建设,政治建设内部的统筹协同,需要政治学科在政党政治、国家治理与人民民主方面,同步推进学科专业领域建设。
王浦劬教授做主题发言
杨圣敏教授认为,中国学界要通过自己深厚的理论研究,致力于梳理和提炼出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在中国与世界的学理认知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论,在与国际学界的思想对话中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学派。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时代诉求,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杨圣敏教授做主题发言
李强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战略性论断,对于今后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凸显了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社会学学科需要认真研究社会治理创新这一重大现实课题,才能在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大有作为。中国社会学界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准备、社会学人才队伍的建设、社会学学科的布局等方面,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李强教授做主题报告
徐勇教授认为,西方制度造成的理性自负,使得西方学术研究逻辑中存在“目中无人”的异化现象,缺乏在不同国情差异的比较中扎实开展调查、分析和深入研究人的生存条件及其属人的政治关怀意识,在学理逻辑与现实分析中屡屡造成判断失误。与此相对照,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启示我们: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过程,鲜明表达了由自卑到自信的过程。中国当代的国家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同时我们要注意防范自信转为自负。这就需要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研究“目中有人”,充分展开质性和量化调查与分析,努力提高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为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徐勇教授做主题发言
马戎教授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从来就是由多种族、多族群共同组成。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主要特征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必然把社会中的族群关系作为研究的重要主题,并在长期研究中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为此,他呼吁国内各重点大学的社会学系在今后更加关注民族问题研究,引进青年人才,拓展研究领域。这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学今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
马戎教授做主题发言
徐湘林教授回顾了政治学的发展历史。他认为,政治学研究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始终要瞄准中国现实,实现本土化研究是中国政治学的重要内容。西方政治学的两大分支:启蒙学派有很强的价值诉求,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自卑;马克斯?韦伯学派注重经验的总结,但是中国政治学忽视了后者。因此,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本土研究的议题设置能力,围绕中国现实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效开展深入研究。
徐湘林教授做主题发言
在政治学学部分会场讨论中,我校燕继荣教授表示,政治学应该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实现更大的理论自觉,包括民主话语的重构,政治发展话语的重构,政治分析概念体系构建,国家治理法治化建设的政治学话语改造,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中国理念阐释等。我校关海庭教授深入分析了信仰、政治信仰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清华大学张小劲教授认为,中国的政治学者还应继续在回应现实问题中推动政治学研究创新。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探讨了中国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关系。吉林大学周光辉教授认为,应努力实现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匹配,通过知识生产推进政治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杨光斌教授基于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问题的发展趋势,从比较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的内涵。复旦大学敬?V嘉教授就“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进行了发言。中山大学肖滨教授认为,解释中国治理经验,创新政治学理论,是中国政治学的历史使命。
在社会学学部分会场讨论中,我校谢立中教授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和学术使命进行了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翼教授就如何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方法论创新问题。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就“深化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进行了发言。清华大学张小军教授从社会学角度规范考察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前提和实践进程。中国人民大学洪大用教授强调,应通过增强社会学的实践自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快速发展。
在民族学学部分会场讨论中,中央民族大学余梓东教授认为,应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两个基点、三个兼顾、四个维度,将民族学繁荣发展推向新时代。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就“学科发展与学派话语的反思――从中国人类学史谈起”进行了发言。中央民族大学熊坤新教授论证了中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延中教授认为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重视民族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民族团结工作、民族理论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有力推进民族学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表述,对指向未来民族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泓教授就“先进的民族政治文化及其理论和制度创新”进行了发言。陕西师范大学王欣探讨了国家安全与民族学研究的现实关系。中国民族报王彦龙提出,理论媒介应搭建起学界与受众桥梁,理论宣传要注意宣传模式多元化、内核的包装与分层次传播。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结合十九大报告谈了对民族学学科发展的几点看法。
此外,与会学者还就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最后,学部召集人杨圣敏教授做会议总结。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学部委员杨圣敏教授致闭幕辞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