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政治学系举办第三十四期“政知坊”活动

  2022年11月25日,由我校政治学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系合办的“政知坊”第三十四期政治科学研究工作坊在线上举办。本期工作坊由北大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政治学系承办,聚焦“国家能力”专题,邀请了两位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年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北大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政治学系教授张长东和助理教授孙明担任评议人,北大政管政治学系博士生马振昊担任主持人。近百余位师生参与了线上活动。

  在工作坊的第一部分,华东政法大学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讲师杨端程博士分享了题为“中国国家的衰落与兴起(184年-590年):统治者、精英与国家建设的历史分析(The Decline and Rise of Imperial China(A.D. 184-A.D. 590):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Rulers, Elites and State Building)”的研究。杨博士基于秦汉古典帝国的覆灭到中欧第一次政治大分流间的国家的建立之间400年的历史兴亡,试图回答在长期的战乱与分裂下不同势力所开展的国家建设的差异性结果的原因,进而关注统治者如何与其他权势持有者互动,重建中央集权国家。杨博士提出,国家建设的目标在于维护中央集权与统治者权威,统治者需要震慑潜在的竞争者,维持秩序,巩固政治整合。在与国家建设理论、威权统治理论以及中国历史经验等研究对话的基础上,杨博士强调应当关注中国国家建设的“非线性”问题,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王朝在国家建设上的差异。通过收集相关一手史料,他采用了多元/混合路径、比较历史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对这一时期的三国、东晋南朝与两魏周齐进行研究。在回顾竞争性解释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统治者对潜在竞争者的不同策略选择,对国家建设将产生不同影响。统治者可以采取高风险高收益的排它性策略,削夺潜在竞争者的权力,实现短期集权,也可以通过低风险低收益的制度化的吸纳(如联姻、授予职务、赐姓等)权势精英,实现不同群体的权势精英为己所用,来构建恩庇侍从关系下的权力安排关系。统治者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策略,但策略的选择还会受到其政权合法性、开国统治者的策略选择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三国、东晋南朝与两魏周齐不同时期的国家建设差异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理论得到了证实。杨博士发现,中国国家建设具有多样性与非线性特点,军事竞争并不必然导致中央集权化,中央集权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统治者与其他权势持有者的互动。而尽管排它性策略能够实现短期集权,但同样面临高风险,无休止地权力斗争将可能导致精英群体的背离,最终造成政权的分崩离析,因而统治者还需要综合运用包容性策略,打造休戚与共的恩庇侍从关系,才可能形成稳定的预期,这种效益是累积性的,但是过程是漫长的。

  孙明教授对杨端程博士在史料运用、方法选择、理论对话与实证研究的专业性等方面表示了肯定,也对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孙明老师提到,贯穿于这400年,社会的胡化与汉化问题同样是政治与人群分化的核心特质之一,而且也是这一时期社会整合非常关键的脉络,因而将其纳入研究中,也可以考虑族群与民族因素在政治整合中的作用。第二,可以关注从秦汉到隋唐制度与法度的变迁,尤其是旧的制度在这一时期如何瓦解,而新体系又是如何在这一时期建立。第三,还可以关注早期学者提到的“关陇集团”或“关陇本位”这样的精英集团本身成为政权统一的力量。最后,则是关注历时性因素与结构性分析的关系,如何在结构分析中将历时分析呈现出来。

  在工作坊的第二部分,耶鲁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朱远航同学分享了题为“内外无别?‘精准扶贫运动’中的国家——社会关系重塑(Socializing the State: Evidence from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ampaign in Rural China)”的研究。朱远航同学认为,精准扶贫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不仅产生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背后更折射出了强大的国家能力。精准扶贫运动对国家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确保政策在基层社会中执行。国家能力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动员能力,包括动员财政和人力资源,开展信息搜集,获取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二是社会控制能力,例如,杜绝委托—代理问题,确保社会公正。远航同学的研究聚焦于国家干部如何在建立国家—社会合作关系的同时确保强大的社会控制力。她将扶贫攻坚分为了四种类型:缺乏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的“政府全包型”和“表演型执行”,缺乏社会动员的“精英俘获”,以及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相融合的“国家—社会合作模型”。基于过程性和关系性路径,她提出了新的解释,即国家代理人可以通过自我社会化的过程融入地方社会并占据有利位置,同时增强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能力。国家代理人在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成为了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通过相互累积过程,不断构建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编织成社会关系网;驻村干部融入村庄的社群,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学习本地知识并创造新的地方知识,成为共同体中的半领导者角色。

  张长东教授指出,虽然两位青年学者关注的时空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但问题意识和理论对话都是宏大的议题。张教授表示,精准扶贫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同一些政策解读型文章不同,朱远航同学对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思考,并基于国家—社会互动的视角,突破了简单的自上而下的社会控制或自下而上的社会动员的研究,也突破了结构—制度的静态分析而注重过程和关系。张教授建议,基于文章中提出的四种类型划分,可以将驻村干部初始拥有的资源等前置条件进行结构性比较,分析案例之间的异同,也可以比较扶贫干部的“嵌入”策略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的功能相通之处。

  “政知坊”是由北大、清华、人大和社科院联合主办并向国内外各高校开放的系列学术活动,以工作坊的形式为研究者陈述、发表研究成果提供支持,助力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和交流。工作坊常年欢迎来自海内外高校、致力于政治科学研究的硕博学生与青年学者的来稿,投稿邮箱为zhengzhifang21@163.com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