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教授在我校公共政策讲坛发表演讲
2022年9月3日晚,应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邀请,南开大学周恩来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孙涛教授以《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从思维到落地》为题在我校公共政策讲坛发表演讲。本次讲座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副院长田凯教授主持,我校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沈体雁教授担任评议人。受疫情影响,本次讲座采取线上方式举行。
孙涛教授将新中国城市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至1980年代,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浓厚的单位制色彩。第二阶段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随着商品房的出现,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城市空间格局与内部社会结构开始分化重组,行政与市场力量在这个阶段共同发挥作用。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之后,随着大规模房地产开发,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城市不断外扩与内部更新相结合。起初主导城市化进程的是行政力量,例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设立,产生了空间上的城市化。之后市场化引领了城镇化的步伐,房地产经济主导了一线城市的快速扩张。孙涛教授使用天津、杭州、成都三个城市的遥感数据,以GIS工具解析了三个城市主城区的时空演变,对城市转型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案例说明。
接下来,孙教授梳理了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新要求及特征。他认为,新时代城市治理主要包括精细度、温度、标准化和智能化等四方面。精细度意味着城市管理应像绣花一样精细;温度意味着城市治理应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为导向;标准化意味着数字治理的嵌入;智能化意味着全周期管理的城市生命体。孙涛教授分享了三项学术发现。一是城市转型催生出“双螺旋”府际关系,在传统“省管市、市管县”科层制的基础上,新增了综改试验区、城市群、新型社区等另一条城市路径。二是“三生”城市治理。“三生”即生产、生活和生态,这三个议题引发我们对城市体系、城乡关系、城市发展模式可持续性的思考。三是城市的智治与服务。街区是纵横交织、开放互动的社会信息网络,不同社会维度多节点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城市街区治理的差异化格局。
孙涛教授运用深圳的案例,探讨了当前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深圳“物业城市”以开放性、标准化、适用性、可维护性、成熟性、安全性等为原则,从整体上采取信息系统一体化,将数字城管、综合执法、调度平台、公众互动平台、专项应用等零散业务进行统筹共享共建,采集基础配置、地理网络、事件部件等数据,形成全覆盖标准规范。深圳“物业城市”具有五方面技术亮点,包括“云技术+本地化”部署、先进软件框架、共性支撑能力、移动端集成应用、开放共享体系。物业城市以纺锤型治理结构为突出特点,政府承担纺锤两端决策和执法等城市管理业务和不可外包的城市服务,可把纺锤中心的服务外包给市场运作。城市数字治理转型中,应发挥数据要素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沈体雁教授对孙涛教授的演讲进行了评议。他认为,孙教授的研究以坚实的数据为基础,时间跨度长、地域跨度广,紧扣深圳等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的前沿阵地,极具启发意义。孙教授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单位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大城市治理中数字化的解决方案,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建议MPA同学借鉴孙教授的研究方法,加强社会实践。
讲座最后,同学们与孙教授就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个人隐私权保护、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