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政管论坛:金安平教授主讲“石头档案中的水治理——基于明清水利碑刻的一项研究”

  2022年5月20日中午,我院举办了题为“石头档案中的水治理——基于明清水利碑刻的一项研究”的政管论坛。本次论坛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政治学系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安平主讲,政治学系助理教授王越端主持。

  金安平教授首先就选择水利碑刻作为观察对象的理由进行了解释:首先,水治理在传统国家和现代国家治理中均有着重要地位;其次,水利碑刻是中国治水“人和事”的重要原始记录;最后,中国水利碑刻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内容丰富。随后,金安平教授展示了相关调研图片,如永定河沿岸碑刻、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京城水系、颐和园如意门外南长河西岸的乾隆金河诗碑等。

  接着,金安平教授就水利碑刻的可信度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介绍。金安平教授指出,碑刻纪事是一种带有强烈中国文化特征的、从统治者到百姓都广泛认同的重要记录形式。同时,从资料保存、真实度、流传数量以及所载内容来看,水利碑刻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真实性和警示性。此外,金教授还对碑刻与墓碑碑文进行了对比,认为相较于墓碑碑文中的溢美之词,水利碑刻所载的内容更加客观、可信。虽然部分水利碑刻和墓碑碑文一样可能存在夸张的成分,使得其作为研究资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水利碑刻中记录的工程建设、水纠纷的解决,特别是用碑刻形式记录明示的水规水法,基本都是可以采信的。

  最后,金安平教授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出发,介绍了明清水利碑刻如何呈现水治理中国家与社会的“共治”。金安平教授指出,明清时期明显地呈现出水治理国家与社会“共治”的空间和样态。国家与社会在治水上的共同需求以及各自能力的不足促使国家和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实现了共同治理。同时,金安平教授介绍了“共治”中值得注意的两个力量:一方面,地方官员与地方精英在共治模式实现中存在一种连接作用。另一方面,民间水利精英的存在,形成了体制外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群体”。

  

  王越端助理教授对本次学术讲座进行了总结。在最后的讨论环节,金安平教授对参与讲座的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应,讲座圆满结束。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