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教授在我校公共政策讲坛发表演讲
2022年4月9日晚,应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刘鹏教授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为题在我校公共政策讲坛发表演讲。本次讲座采取线上方式进行,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副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田凯教授主持,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孙明助理教授参与了本次论坛。
刘鹏教授首先分享了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四大热点问题。他指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检测试剂与疫苗注册上市、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个人防护用品、“天价”口罩价格监管等热点问题,凸显政府监管市场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之后,刘鹏教授对中国市场监管体系发展的理论基础及源流脉络进行了梳理。他首先介绍了监管型国家与市场监管的理论与国际实践。监管型国家中政府的目标在于纠正市场失灵,维护有效竞争,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经济性与社会性两种监管形式。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社会福利的无差异曲线,他分别介绍了私有制、独立委员会制、监管制、国有制等四种制度设计,并对比了美德日三国监管型政府建设德不同路径与风格。接下来,刘鹏教授将我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市场监管体系的历史分为集市管理、工商业管理、管办结合、市场监管等四个发展阶段,并着重介绍了第四阶段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特征。他指出,市场监管体系初创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设立机构、政企分开,全面建设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机构整合、强化能力,提质增效即当前阶段工作重点则是机制创新、社会共治。
刘鹏教授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挑战。他指出,当前监管体制改革首先是监管理念与文化的改革,是向综合监管、简化监管、分级监管、参与监管的改革,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市场监管部门改革的历史路径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方向。在此过程中,民间资本的引入和政企(政事)分开是我国政府监管体系分类的重要指标。他也指出了当前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的十大问题,主要包括多部门合并后的融合问题、综合执法改革与监管专业性的兼容问题、去垂直管理与地方保护主义的矛盾问题、商事制度改革后事中事后的监管问题、基层监管的能力问题、如何更好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等六大制度问题,以及药品审批速度与安全性、省以下药品监管体制强化、平台与数字经济监管、商品价格监管等四大实务问题。
之后,刘鹏教授分析了我国监管型国家建设的本土化转向及其逻辑。他指出,西方监管型国家建设的一般理念包括专业化、独立化、中立化和集权化等四方面,但中国国情决定了监管型国家建设的本土化转向路径有所不同,体现为从专业监管走向综合监管、从独立监管走向统合监管、从集权监管走向分级监管和从单一监管走向参与监管等四方面,其中经济转型升级和监管问责体系将成为关键推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刘鹏教授分别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介绍了市场监管理论及其实践。微观层面,通过对运动式监管、监管业余主义、分权发展式监管等概念的使用,监管行为、监管科技、监管心理、监管沟通等逐步成为研究主体。中观层面,三维非均衡关系理论引入单一制、发展型国家、法团主义等三个概念,为监管工具、监管机制、监管能力、监管体制等主题提供了分析工具。宏观层面,监管伦理、监管文化、监管科学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讲座最后,刘鹏教授对我国市场监管体系改革提出了八项建议。他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市场监管的顶层设计与创新,更加重视重点风险领域监管机制专业性建设,更加重视市场监管事权与责任的央地分配,更加重视第三方和社会公众参与市场监管,更加重视市场监管基层能力建设,更加重视大数据监管,更加重视监管评估机制,更加重视市场监管配套方面改革。
田凯教授对刘鹏教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一个国家人民福祉的高低与政府监管的有效性息息相关,政府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鹏教授对我国由中央到地方政府监管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梳理,在理论上分三个层次总结了政府监管领域的模式,其研究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孙明助理教授与刘鹏教授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刘鹏教授以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改革路径为例,分析了政府监管心态的变迁,对比了中外监管体系的主体异同,提出了我国监管的“政府依赖症”现象。最后他以药品监管为例,提出了监管市场改革的方向:政府由直接监管向监管第三方委员会转变。
讲座最后,同学们与刘教授就政府监管的底层逻辑、政府监管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突发危机下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监管法治体系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