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管论坛:沈体雁教授主讲“城市治理的一般理论与现代化路径”
2022年3月25日中午,我院在廖凯原楼207室举办了政管论坛“城市治理的一般理论与现代化路径”的讲座。本次讲座邀请沈体雁教授主讲,张洪谋助理教授主持,报告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沈体雁老师主要分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部分是寻求建立城市治理的一般理论,建立现代城市治理理论方法以及平台技术工具政策等一般性的知识体系,支撑我们去解释各种不同的城市治理的模式机制。如今地方上的实践创新越来越多,上海的精细化城市治理、北京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等等,我校城市治理研究院通过征集“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活动,挖掘发现我国城市治理领域的创新,有望提炼成一般化的知识,推演到其他的城市进行创新尝试。
第二个部分沈体雁老师认为,城市治理是城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是政府、市场、社会(社团、社区)管理城市公共生活的各种方式的总和。他将城市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总结为增长问题(即投入产出问题)和分工问题(即生产组织问题)。增长问题从解决如何计量城市公共利益总和,构建城市公共利益生产函数,求解如何配置公共资源、公共空间、公共秩序使得城市公共利益最大化等三个问题出发,把公共服务纳入城市增长核算。分工问题从政府、市场、社会(社团、社区)等城市治理参与各司其职,城市各类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合作。
第三个部分,沈体雁老师从如何解释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城市治理模式入手,分析了南方城市治理与北方城市治理模式的区别,引出了统一各种不同理论模式,建立城市治理一般理论的设想。传统的城市理论包括以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静态城市理论以及动态城市理论,传统的城市治理理论为机械理论即刚性静态理论。沈老师还强调了目前城市治理出现的三个新的特征事实,即智能治理基础设施和新治理工具(新生产力)的出现、城市公共服务的可计量和可分解以及治理主体的转型及其相互替代,基于这些新的特征事实,沈老师提出了新的一般城市治理理论范式,即动态的一般均衡理论。
沈体雁老师最后提出:这样的一般理论对我们推动中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主要在于,一个是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多类多体系的国家城市治理基础设施,纳入了新基建、新城建;一个是政府、市场、社会这三类城市治理主体,在相互替代相互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交易成本大大下降,边界更趋于模糊和可替代性,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
随后线上和线下的老师与同学就本次讲座的内容积极提问,沈体雁老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