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凯栋
- 系别:公共政策系
- 职称:长聘副教授
- 办公电话:
- Email:fengkaidong@pku.edu.cn
封凯栋,男,汉族,政治经济学博士,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副教授(长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和2003年分别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SPRU中心获博士学位,2011年起在北大政管任教至今。
封凯栋在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公共管理学科公共政策专业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我校燕京学堂(经济与管理,政治与国关方向)项目中担任硕士生导师;也可在学校其他相关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中指导博士生;并在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项目中担任博士生导师。他已经指导过多名博士生和超过100名硕士生;在2014年获评“我校优秀班主任”,在2020年获评“我校教学优秀奖(研究生)”,在2023年获评“嘉里集团郭氏基金树人奖教金”。
封凯栋主要关注面向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创新政策中的国家能力、中国产业创新和创新政策和企业组织模式与企业内社会权力等研究议题。目前已经在国内外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4本,其中独著3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于2019和2022年连续入选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第二届和第三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2023年8月出版的著作《潮起: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获2023年9月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月度),并得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北京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社瞭望智库、南风窗等十多个官方媒体推荐。近期研究项目和发表可见其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Kaidong-Feng)。
封凯栋担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文献库”建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创新政策与管理》二次转载期刊执行编委;担任《北大政治学评论》副主编、《中国科技论坛》(CSSCI)编委;担任Research Policy、《中国社会科学》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人;担任Routledge和Emerald出版社学术书稿审稿人;在中国软科学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技术社会学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人才专委会、科技政策专委会和科技组织管理专委会中担任委员;曾在“中美创新对话”、“中美科技创新智库对话”等政府间正式(一轨)和二轨对话机制中担任中方专家代表。
职业经历
2021年至今,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长聘副教授,研究员
2013-2020年,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副教授
2011-2013年,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讲师
研究领域
1、面向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
2、创新政策中的国家能力
3、中国产业创新和创新政策
4、企业内社会权力关系,劳动技能问题
教育背景
2004-2010年,博士,SPRU(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中心),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2000-2003年,硕士,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
1996-2000年,学士,机械工程系,清华大学
一、面向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创新政策变迁(部分作品)
专著
1.Kaidong Feng,2020,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 Schumpeterian Perspective o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Routledge.
2.封凯栋,2022.《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理论》,北京:我校出版社。
期刊论文
1.Feng, Kaidong, Yin Li and William Lazonick, “Transforming China’s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China Review, 2022, Vol.22, No.1, pp.1-10.
2.封凯栋. “快速工业化、全球化和‘新全球化’: 理解当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几次转变”. 《北大区域国别研究》, 2024(08): 33-65.
3.封凯栋,陈俊廷.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共识与机制探索”.《学术研究》,2023(12):89-97.
4.姜子莹,封凯栋*,陈俊廷.“创新经济转型中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关系: 以半导体产业的创新融资为例”. 《中国软科学》,2023(07):66-75.
5.封凯栋, 纪怡, “建设本土创新共同体: 国际创新竞争背景下中国的困境与出路”, 《文化纵横》, 2021(4): 38-49.
6.封凯栋, 姜子莹, “国家在创新转型中的双重角色: 创新理论视角下发展型国家兴衰对中国政策选择的启示”,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6): 62-72.
7.封凯栋, 2020, “中美冲突: 国际经济层级体系的裂变”, 《文化纵横》, 2020,5:16-29+158
8.封凯栋/姜子莹, 张立, 2020, “产学研组织方式变革:路径依赖与改革前瞻”, 《学术研究》, 2020.10:77-83.
9.姜子莹, 封凯栋, “论我国产学研结构性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论坛》, 2020(7): 3-5.
10.封凯栋, 付震宇, 李君然, “国家创新系统转型的比较研究”, 《今日科苑》, 2018(7): 10-22.
11.封凯栋, 李君然, 付震宇, “隐藏的发展型国家藏在哪里?——对二战后美国创新政策演进及特征的评述”, 《公共行政评论》, 2017(6): 65-85, 210-211.
12.封凯栋, 沈群红, “认知转换、知识桥接与创新网络构建:发展新型创新载体的制度基础”,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6): 55-64.
13.封凯栋, 付震宇, 李君然, “创新研究的系统性方法: 源起与发展”, 《中国科技论坛》, 2017(2): 11-16.
14.封凯栋, “源头性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 《中国科技论坛》, 2013(3): 5-10.
15.封凯栋,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宏观经济研究》, 2013(2): 3-9.
16.封凯栋, 沈群红, “面向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 基于认知与创新投资关系的视角”, 《科学学研究》, 2013(1): 123-130 .
17.封凯栋, 2013, “工业革命的技术、制度与社会基础”, 第五章, 收录于 宋磊, 朱天飚(主编)《发展与战略: 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 我校出版社: 83-115.
18.封凯栋,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宏观经济研究》, 2013(3): 3-9.
19.封凯栋, “知识的生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1): 126-133.
20.封凯栋, “发展转型与自主创新: 基于工业革命历史经验的讨论”,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6): 24-35.
21.封凯栋, “国家创新系统: 制度与演化的视角”,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3): 120-124.
22.路风, 封凯栋, “为什么自主开发是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以日韩两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为例”, 《中国软科学》, 2004(4): 6-11.
二、“创新政策中的国家能力,政企关系(部分作品)
1.Jiang Ziying and Kaidong Feng*, 2024. “Policy Learning in Governing Complex Technologies: The Pendulum Swing of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The China Quarterly. Published online:1-17. doi:10.1017/S0305741024000109
2.Feng, Kaidong and Ziying Jiang, 2024, “Centralized Regime Gaining Information Capacity: Can China Approach to Innovation Frontie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33, No.147:1-25.
3.Feng, Kaidong and Ziying Jiang, 2021,“State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Policy Perform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Types of Innovation Projects in China”,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 38(4): 427-453.
4.Feng, Kaidong and Ziying Jiang, 2021, “State capacity in innovation polic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subsidy policies in China”. China Review, Vol. 21, No. 3, pp. 89-122.
5.姜子莹, 封凯栋*. “风险与挑战下的政策调适: 基于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迁的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 2024, 印刷中.
6.姜子莹, 封凯栋*, “经济发展变迁中的国家工业理解能力”, 《学术研究》, 2022.6:96-105.
7.李君然, 封凯栋*, 姜子莹, “研发密集型产业的创新转型: 基于集成电路产业的跨国分析”, 《学习与探索》, 2022(1): 118-128.
8.封凯栋, 纪怡, “同一个世界,两种“开放式创新”?基于文献计量的比较分析”,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21(2): 43-66.
9.封凯栋,姜子莹,赵亭亭, “国家工业理解能力: 基于中国铁路机车与汽车产业的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 2021, 36(03):91-113+227-228.
10.付震宇, 封凯栋*, 罗晖, 李诗涵, “美国对技术转移的强制性要求:基于美国法典的质性数据分析”, 《中国软科学》, 2020(9): 50-59.
11.姜子莹, 封凯栋*, “政府知识与创新政策效果: 基于中国中央项目和地方项目的比较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20(2): 153-16.
12.封凯栋, 姜子莹, “创新的不确定性与受组织的市场: 产业政策讨论应有的演化理论基础”, 《学海》, 2019(2): 134-147.
13.封凯栋, 姜子莹, “政府政策如何未能有效激励企业创新: 从科技补贴的定量分析谈起”, 《学习与探索》, 2018(1): 93-104, 175.
三、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和工业技术能力,创新追赶研究(部分作品)
专著和书籍章节
1.路风,封凯栋,2005年,《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北京:我校出版社。
2.封凯栋,2023,《潮起: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Feng, Kaidong and Junran Li, 2019. “Challenges in Reshaping the Sectoral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Kung-Chung Liu and Uday S. Racherla (eds). Innov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India and China, Springer: 415-438.
4.Altenburg, Tilman, Kaidong Feng and Qunhong Shen, 2017. “Electric Mobility and the Quest for Automobile Industry Upgrading in China”, in Altenburg, T., & Assmann, C. (Eds.). Green Industrial Policy. Concept, Policies, Country Experiences. Bonn: UN Environment;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185-198.
5.Feng, Kaidong, 2016. “Chinese Indigenous Innovation in the Car Sector: Being Integrated or Being the Integrator”, Chapter 5 of Y. Zhou, W. Lazonick and Y. Sun (eds.) China as an Innovation Nat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33-164.
期刊论文
1.Li, Yin and Kaidong Feng*, 2022, “China’s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t the Frontiers: Lessons from Indigenous Innovation in Telecom-equipment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China Review, Vol.22, No.1, pp.11-37.
2.Shen, Qunhong, Kaidong Feng * and Xiaobin Zhang, 2016. “Divergent Technological Strategies among Leading Electric Vehicle Firms in China: Multiplicity of Institutional Logics and Responses of Firm”.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Vol. 43 No.4, pp: 492-504.
3.Feng, Kaidong. Qunhong Shen, and Shuming Zhao, 2014,”Institutional Influence, Cognition and Competence of Top Managers And Innovative Firms: The Case of Chinese Power Equipment Firms”.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Vol.8 No.1, pp:41-65.
4.Shen, Qunhong and Kaidong Feng, 2010, “From Production Capacity to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51, No. 2-4, pp. 258-281.
5.封凯栋,陈俊廷.2024. “改变世界的新机器?——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的前景”. 《文化纵横》,2024(02):75-88+159.
6.封凯栋,尹同耀,王彦敏,“奇瑞的创新模式”,《中国软科学》,2007(3): 76-84.
7.梅永红,封凯栋,2005,“吉利造车现象:关于吉利自主创新的调研报告”,《中国软科学》,2005(11): 1-10.
8.沈群红,封凯栋,“组织能力, 制度环境与知识整合模式的选择”,《中国软科学》,2002(12): 81-87.
四、企业组织与企业内社会权力,劳动技能问题(部分作品)
1.Shen, Qunhong, Ziying Jiang and Kaidong Feng*, 2022, “Engineer-Centered Enterprise and Context-Based Knowledge: The Sources of Chinese Competitiveness in Grid Equipment”.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Vol. 16, No.4, pp. 765-786.
2.Feng, Kaidong and Yin Li, 2020.“Employee Ownership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Huawei in the U.S.-China Technology Rivalry”. China Review, Vol. 20, No. 4, pp. 39-67.
3.姜子莹,封凯栋*,沈群红.2024. “复杂产品系统中工程师主导型企业崛起机制”. 《科学学研究》,2024,42(01):136-145. (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4.封凯栋, 陈俊廷, 2023, “探索共同富裕的企业模式”, 《文化纵横》, 2023(2): 88-102.
5.李寅, 封凯栋, 祝若琰, “员工所有制与复杂技术创新: 理解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华为”, 《政治经济学报》, 2021(21).
6.封凯栋, 李君然, “技能的政治经济学:三组关键命题”,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8(2): 159-200.
7.封凯栋, 赵亭亭, 付震宇, “生产设备与劳动者技能关系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工业4.0模式谈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7): 42-55.
8.沈群红, 封凯栋, “企业组织战略导向、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对不同企业组织系统的比较研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2): 51-57.
一、学术写作:
目前正在写作的3本书稿:
1.《从国家项目到创新市场竞争: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出版机构待定,预计2025年完稿。
2. 《新型举国体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写作中。
3.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写作中。
二、研究项目:
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构布局体系与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三、学生指导与学生合作:
如果你是我校在读研究生,对以下研究方向或与之明显相关的其他方向感兴趣,并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想法和研究方案,我很乐意与你共同讨论:
公共管理类:科学政策、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演变,政企互动机制与政策形成,政府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角色及其演变,制度史与政策史,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经济与管理方向: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与演变,企业组织模式与创新的多样性,产业与企业的创新问题,创新生态,企业史与工业史,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政治与国关方向:发展型国家理论及其演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政企关系,科技发展中的政治问题,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新式全球化,劳资关系和技能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区域与国别方向:全球(特定)南方国家的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新式全球化。
本科生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每年一次,春季学期)
《公共管理思维与写作》(每年一次,春季学期)
研究生(硕士,博士)
《现代经济制度史》(轮动,两年一次)
《工业化与市场经济》(轮动,两年一次)
《演化理论基础》(不定期)
MPA
《制度演进与发展管理》(每年一次)
《论文写作》(HKMPA,每年一次,秋季学期)
MPP
《创新与经济发展(Innovation and 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每年一次,春季学期)